同年份、同一家酒莊,同一批次,甚至裝在同一箱里的酒,任挑兩瓶來比較都可能有點差異,只是差異程度的大小不同而已。在專業(yè)術(shù)語里,這叫做Bottle variation,意思是裝瓶后每瓶的差異,也就是“瓶差”。國外酒界有句引人深思的老生常談:There are no great wines,only great bottles,說的就是每瓶酒都不一樣,我們唯有把瓶給開了嘗了,才能確定那是不是一瓶好酒。
那么,瓶差是如何造成的呢,而又能怎么避免呢?基本上,造成瓶差的最主要因素有五個:時間、酒瓶大小、封瓶材料、保存與運輸,以及溶解在酒中的氣體種類與多寡。同一批次,剛裝瓶的酒,通常差異會比較小。然而當(dāng)酒離開了酒莊,有的幸運地坐上飛機或是被裝在有溫控的貨柜里,有的則是被裝進沒溫控的集裝箱上了貨輪,還被放在頂層接受陽光的無情曝曬;千里迢迢到了目的地國家,再經(jīng)過保存條件參差不齊的港口倉庫、陸地運輸和中間商、收藏家、最終消費者層層轉(zhuǎn)手后,不同遭遇當(dāng)然會讓每瓶酒的狀態(tài)產(chǎn)生差異,而這些差異更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不斷放大。
對于葡萄酒陳年變化有影響的氣體,主要是氧氣和硫化物。它們對于酒中的氧化、還原還有酯化、水解反應(yīng),以及微生物如酵母、細(xì)菌的多寡等,起到關(guān)鍵性的影響。發(fā)酵時自然產(chǎn)生以及裝瓶時加入的二氧化硫,有助于抑制細(xì)菌的滋生和酵母的活力,對于酒的保鮮具有一定功效。二氧化硫含量高的酒,會帶有一點硫磺味,一方面減緩陳年變化的速度,另一方面也較常帶來還原反應(yīng)。氧氣的作用則恰恰相反,它就是我們所謂的陳年作用,讓酒逐漸從青澀轉(zhuǎn)為柔和易飲,也讓酒中的新鮮果味逐漸消失,轉(zhuǎn)化為復(fù)雜的果脯、菇菌和泥土等氣息,但過度的氧化會讓酒失去生命力,變得寡淡而且老態(tài)龍鐘。除了氣體之外,光照、受熱以及軟木塞污染也都會程度不一的影響到酒質(zhì),造成瓶差。
了解了氣體對于葡萄酒陳年的影響,那么就不難理解封瓶材料對酒的影響。軟木塞除了有一定比例會發(fā)生木塞污染的情形,帶來發(fā)霉潮濕紙板的臭味,而微量透氣的特性也讓酒的氧化程度會大于完全密封的金屬旋蓋。而大瓶裝的酒,由于透過瓶塞進入瓶中的氧氣被更多的酒所分擔(dān),所以氧化陳年的效果會比小瓶裝來的弱,這就是大瓶裝更耐放的原因。
雖然明白了瓶差的成因,但這并不表示我們就有辦法來控制它的發(fā)生;蛟S,我們根本就不應(yīng)該嘗試去控制它—神秘的瓶差本身不就是讓葡萄酒如此迷人的諸多因素之一嗎?想想,每次開一瓶老酒,都是一次無法預(yù)測的賭博與冒險,你會愿意放棄這樣的刺激感,而換成像開可樂一般的毫無懸念嗎?